給我個讃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3
  • 累計人數:1088408
  • 發表文章:724
  • 相片數量:4
  • 回應數量:72
  • 網友按讚數:7
聯 絡 人 : 紀昭男  
聯絡地址: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村水林路58號  
聯絡電話: 05-7853733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社區小故事
與水共影-張良一
    2013/11/06 13:20 | 張良一

與水共影-張良一陳威光

(水林就是這麼令人感動)

歡迎大家102年11月8日(星期五)下午三點,做伙來趣文化路(水燦林校區)欣賞公共藝術裝置-「張良一金水印象攝影成果展陳威光農博花盆偶創作」發表,與鄉民一起來分享。

張良一喜歡四處趴趴走,台灣繞了一圈又一圈,唯獨對於西南沿海的鄉鎮十分陌生!他也喜歡閱讀地圖,地圖上那些陌生的地名充滿無限想像,也很好奇: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那裡的人們怎麼生活?雲林西南邊的水林就是這幾年一再吸引我的地方,想去看看那裡的人們,感受那裡的氣味。只是,即便經常南來北往,卻總是一再的錯過,無緣造訪!

幾年前在臉書上認識住在水林的朋友李言文,他寄了一袋50公斤重的番薯給我。吃到第一口水林番薯,眼睛馬上亮起來,驚喜又好奇:這番薯怎麼這麼綿密香甜啊!完全顛覆我對番薯乾澀噎喉的刻板印象!今年年初水林番薯上市不久,特地從台北開車來水林,買番薯之外,也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氣候水土與人文,造就出這麼好吃的水林番薯!

初冬的水林陽光耀眼溫暖,藍天底下的綠野平疇一眼望不盡,戴著花布斗笠的阿嬤們,忙著在田裡採收番薯,非常好看!馬路上的番薯卡車、倉庫裡的蕃薯山、市集裡的番薯番薯番薯!滿眼都是番薯,原來這裡是番薯的國度、番薯的水林!

今年夏天有機會來水林等地拍攝工藝匠師以及尋常村民的勞動雙手,透過他們的雙手,讓我認識此地許多很有意思的人:臉譜彩繪洪培嘉、太源竹藝王瑞琳陳清寬蕃薯達人李木村李進發、家庭理髮阿錦姐、鮮禾屋蔡芷涵、漢珀陶藝邱慧宇、萬蕙牧場紀竣麟、冠弦吉他樂器社陳國明,他們的雙手粗獷,映照出歲月的風霜;水北村長洪茂仁的雙手有著靈秀之氣,他的作品也流露著靈性之美;真雲林閣掌中劇團布袋戲偶師李京曄的雙手仿佛有著神奇的魔法,木偶上手,就轟動了武林也驚動了萬教;玉記號麵包師傅鄭旭伸的雙手則是充滿律動,烘焙麵包像是彈奏鋼琴。

走進阮素小小的理髮廳,看阿錦姐她一舉起剪刀和梳子,仿佛進入時光隧道,讓人聯想起國中時代,檢查頭髮前一天,小小理髮廳擠滿了國中生的盛況!央求理髮師刀下留髮,哪怕是多一釐米也好,相信是許多五六年級生的共同記憶。稻米達人王貴仙和他的女友馬意如,他們攜手相扶持,為了堅持自然農法的理想,選擇孤獨的漫漫長路也是很令人動容。風吹教主侯順政校長退而不休,持續製作風箏延續民俗文化,也讓人由衷敬佩﷽﷽﷽﷽﷽﷽﷽﷽﷽

將近四個月的拍攝期間,不管從事的是工藝、戲曲、文化、民俗、健康美食或師法自然農法的朋友們,我感受到他們保有一顆質樸、良善而誠懇的心。他們有的是父子檔、夫妻檔也有的是情侶檔,我看見他們齊心齊力、共同打拼前行,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同時也增添農鄉多樣的人文風景以及豐富的故事性!最最珍貴的是,透過他們的身影,讓我們看見在自已的故鄉安身立命的幸福感,這是讓在遠方城市工作的遊子所欣羨的!

 原來水林不只是番薯而已!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水林真好有大家-張良一
    2013/10/25 23:46 | 張良一

水林真好有大家-張良一

(水林平安又幸福)

我喜歡四處趴趴走,台灣繞了一圈又一圈,唯獨對於西南沿海的鄉鎮十分陌生!我也喜歡閱讀地圖,地圖上那些陌生的地名充滿無限想像,也很好奇: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那裡的人們怎麼生活?雲林西南邊的水林就是這幾年一再吸引我的地方,想去看看那裡的人們,感受那裡的氣味。只是,即便經常南來北往,卻總是一再的錯過,無緣造訪!

幾年前在臉書上認識住在水林的朋友李言文,他寄了一袋50公斤重的番薯給我。吃到第一口水林番薯,眼睛馬上亮起來,驚喜又好奇:這番薯怎麼這麼綿密香甜啊!完全顛覆我對番薯乾澀噎喉的刻板印象!今年年初水林番薯上市不久,特地從台北開車來水林,買番薯之外,也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氣候水土與人文,造就出這麼好吃的水林番薯!

初冬的水林陽光耀眼溫暖,藍天底下的綠野平疇一眼望不盡,戴著花布斗笠的阿嬤們,忙著在田裡採收番薯,非常好看!馬路上的番薯卡車、倉庫裡的蕃薯山、市集裡的番薯番薯番薯!滿眼都是番薯,原來這裡是番薯的國度、番薯的水林!

今年夏天有機會來水林等地拍攝工藝匠師以及尋常村民的勞動雙手,透過他們的雙手,讓我認識此地許多很有意思的人:王瑞琳、陳清寬、李木村、李進發,他們的雙手粗獷,映照出歲月的風霜;洪茂仁的雙手有著靈秀之氣,他的作品也流露著靈性之美;布袋戲偶師李京曄的雙手仿佛有著神奇的魔法,木偶上手,就轟動了武林也驚動了萬教;麵包師傅鄭旭伸的雙手則是充滿律動,烘焙麵包像是彈奏鋼琴。

走進阮素小小的理髮廳,看她一舉起剪刀和梳子,仿佛進入時光隧道,讓人聯想起國中時代,檢查頭髮前一天,小小理髮廳擠滿了國中生的盛況!央求理髮師刀下留髮,哪怕是多一釐米也好,相信是許多五六年級生的共同記憶。王貴仙和他的女友馬意如,他們攜手相扶持,為了堅持自然農法的理想,選擇孤獨的漫漫長路也是很令人動容。侯順政校長退而不休,持續製作風箏延續民俗文化,也讓人由衷敬佩﷽﷽﷽﷽﷽﷽﷽﷽﷽

將近四個月的拍攝期間,不管從事的是工藝、戲曲、文化、民俗、健康美食或師法自然農法的朋友們,我感受到他們保有一顆質樸、良善而誠懇的心。他們有的是父子檔、夫妻檔也有的是情侶檔,我看見他們齊心齊力、共同打拼前行,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同時也增添農鄉多樣的人文風景以及豐富的故事性!最最珍貴的是,透過他們的身影,讓我們看見在自已的故鄉安身立命的幸福感,這是讓在遠方城市工作的遊子所欣羨的!

 原來水林不只是番薯而已!

 張良一簡歷:

1968 年生,1987年進淡江大學經濟系,1993年退伍後進新聞界,先後在中央通訊社、中國時報攝影中心擔任攝影記者,目前在蘋果日報攝影中心服務,自覺攝影是值得傾畢生心力去追尋、去實踐。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站在田中央照片攏在水林鄉公所-張良一
    2013/07/19 15:11 | 張良一

 

站在田中央照片攏在水林鄉公所-張良一

 

(生活記憶用鏡頭來看待生命)

 

歡迎大家光林,來趣水林鄉公所廣場及圖書館等欣賞張良一「站在田中央」黑白大型公共藝術作品(照片)特展,張良一自大學時期喜愛淡水生活紀錄作為黑白攝影題材,常在報章媒體發表攝影作品,擅常生活中的諸多題材做持續性、主題性的影像紀錄,以長達十多年的淡水風華的持續記錄與關懷外,更關注淡水老街人文的歷史的歷史變遷,試圖以時間的縱軸佐以人文的橫軸,交織出對台灣土地的感情與期許。

 

農夫就像自己的父親或者是自己的阿公一樣,就是那麼自然和藹可親,本次來到水林拍攝地方產業工作者影像,以鏡頭來補捉水林風情面貌,期許為水林所留下一連串短暫的記憶,來勾起大家過往的印象,讓我們用心來期待展出的日期。

 

江湖在那裡

吳音寧

農人站在一小塊裡,

天地無遮蔽,頂天而立地,

農人唯獨頭戴一頂破斗笠,聽著風,聽著雨,

…………………

 

吳音寧為農民詩人吳晟的女兒,以2年多時間完成「江湖在那裡」著作,主要描述台灣戰後近50年歷史與農業變遷,共長達455頁38萬多字,值得大家用心來閱讀。

 

張良一:

民國57年生出於彰化縣員林農家,小學時期跟隨父親,跪爬在水田裡挲草(台語拼音so-tsháu,除草之意),至今記憶猶新;此外,在水田釣青蛙釣到水蛇,同伴們嚇得丟掉釣竿,一哄而散的景象;或是國中時期,教室外一望無際的翠綠稻田,南風吹起時的稻浪萬傾,也是歷歷在目。

 

這些來自泥土的記憶,讓我對於農人有著特殊的情感,從就讀大學時期到現在,25年來,那些如同我的父執輩的農人,一直是我持續拍攝的對象,也一直關注台灣農業的發展。「站在田中央」攝影展,除了表達農人對土地不離不棄的敬意,同時也藉著這些影像,對於農人面對的困境表達憂心和疼惜。

 

民國80年淡江大學經濟系畢業後,服役退伍後進新聞界,前後在中央通訊社、中國時報攝影中心擔任攝影記者,目前仍在蘋果日報攝影中心工作。

 

作品曾獲民國97年至100年台灣新聞聞攝影比賽自然環境類、肖像類、圖文特寫類等獎項,並於100年春於台北、台東舉辦『愛深深』首度攝影個展,秋天於淡水舉辦『消逝的風景』攝影個展,2012秋於淡水舉辦『站在田中央』攝影個展。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6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