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95
  • 累計人數:1085747
  • 發表文章:724
  • 相片數量:4
  • 回應數量:72
  • 網友按讚數:7
聯 絡 人 : 紀昭男  
聯絡地址: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村水林路58號  
聯絡電話: 05-7853733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社區小故事
楊經
    2014/07/05 22:53 | 顏思齊等二十八兄弟


楊經

係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同安縣仁和里),由林福推薦,其家鄉仙琪山有種植藥草,並專長於農耕及民間中醫療術,自  顏思齊死後,先留在水漆林屯墾,教導大家來種植番薯、稻米、藥草、甘蔗、金瓜、松茸(利用莿竹建稻草屋,利用稻草及土來培養)及蔬果等農作物,這些在水林流傳至今已相當久。

後大陸族親多在水漆林、大尖山、湖仔內、笨港及新港等一帶定居,引進泉州中醫來水漆林、六腳、笨港及外十莊等地區,其大陸吳、陳及謝姓族親來台屯墾時,在水漆林建王爺廟恭奉  大道公,後遷移到笨港建笨港慈濟宮,受洪水氾濫分成為笨南港,終不敵洪水多次侵襲受損嚴重,再遷移至笨新南港建大興宮。

據傳與一條溪水之隔大陸福建漳州府海澄縣新安村族親,自隨  鄭成功來台後,遷移至今台南市佳里區海澄里或漳州里定居屯墾。

 楊氏祖墳:

位於頂尖山的沙崙上,仍保留一座楊姓祖先墳瑩,於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已酉年)重新整修保持原貌至今,據傳明顏思齊時期楊姓夫婦來台屯墾至今,後逢台灣大地震,夫帶一子回大陸福建家鄉,妻與六個孩子繼續留在台灣至今。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開台王-顏思齊
    2014/05/11 13:17 | 顏思齊等二十八兄弟

開台王-顏思齊

(西元15891625)

字振泉(荷人稱Pedro),生於明萬曆十七年(西元1589)農曆四月十七日,出生時由其父親顏文舉來取名,顏慥第二十世孫(青礁衍派),其父親是個飽讀經書之人,福建漳州府海澄縣青礁村人,西元1950年海澄縣與龍溪縣合併,改名龍海縣,縣治設於石碼鎮,本屬於福建省漳州府龍海市海澄鎮顏厝村,後改屬廈門市海滄區海滄街道青礁村(現任村長顏鳴秋),故青礁從此分成兩個行政村,北依文圃山,南臨九龍江入海處,與西面隔一條通往廈門的海滄大橋道路角美鎮白礁村相望,範圍包括新圍、旧圍(即填海造地之意),或是青礁、鴻江、芦堂、過田、院前及官宅等六個自然村,有龜埭、魲仔埭及鴻江埭等港灣漁船水道,直通九龍江進出海峽,人口共約五千人。

    根據顏氏宗親會總幹事顏水龍親身口述來印證,得知青礁村當地也有七角井,同樣與水漆林被毀滅的媽祖宮一樣情形,只不過是當地四百年明末時期與水漆林後庄一百多年清道光年間被毀,希望有朝一日原址重現媽祖宮的原貌。

 論語「里仁篇」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顏慥(西元10091077)為青礁顏氏肇基始祖(葬於紗帽山下的青礁村,為顏氏開基始祖),字汝實,號朴庵,自號「八十遁翁」,福建龍溪縣青礁人(位於礁海之濱、岐山之麓),為北宋恩貢,為春秋時期顏子(即顏回,生於西元前521至前481年,字淵,山東曲阜人,為孔子弟子)第五十代孫、唐顏真卿第十一代孫、後唐顏仁郁第五代孫。

青礁早期是中藥草的發源地,因村中設有武館三、四處,讓顏思齊從小身強體健精通武術,在月泉港地區(水道中有座龜島,俗稱龜埭,據傳為鼇龜)是出名的裁縫師,明萬曆三十九年(西元1611)初春因為遭受官家黃錦虎的欺辱,憤怒中殺掉他僕人,當年初秋受叔叔的僱主汪曲建議,逃到日本長崎以縫紉為業。

 論語-公冶長篇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

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受到汪曲引用孔子對子路對話的啟示,加上顏思齊在日本期間,因為人豪爽、又能救人助人,頗受大家的敬重,經商有成常捐款回鄉救助與興學,眾兄弟稱其外號為「鐵蝙蝠」,擅長持用朴刀,雖然在日本密謀造反德川幕府失敗後,選擇來台準備東山再起,對台灣開發歷史算是功不可沒。

顏思齊生於福建漳州府海澄縣青礁,明天啟元年(西元1621)起於日本、轉於大員及合於水漆林,以牛挑灣溪以南、笨港溪、牛稠溪及八掌溪以北等為界,陸續設內十寨、開發笨港及建外十莊等,明天啟五年九月死於今嘉義縣水上鄉三界埔,死前遺言:不佞與公等共事二載,本期建立功業,揚中國聲名;今壯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繼起。

其來台大陸家鄉族親多散佈在水漆林顏厝寮、笨港、汫水及下營等地屯墾。

(1)海澄縣

明隆慶元年(西元1567)將龍溪、漳浦縣等合併後分出海澄一縣,與龍溪縣同屬漳州府,龍溪、海澄縣分別於西元1949920日和21日,歸屬龍溪專區,西元19608月二縣合併成龍海縣,屬龍溪專區。

西元1993年撤縣設省轄縣級龍海市,由漳州市管轄,部份轄區劃入廈門市。

(2)俠盜之士

明末萬曆年間以後政局不穩定,民不聊生,加上海盜群起,因心生不滿看不慣時勢,也造就了草莽英雄的掘起,糾集同好把握時機,以行俠仗義(俠士)或搶劫奪取(盜匪)之名,流竄各地佔據,印證古代「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之名言。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32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